请选择要预约的馆址
学术研究

呼和浩特博物院高水平学术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

来源:呼和浩特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1975 [ ]

呼和浩特博物院高水平学术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单位(职务、职称)

学历、学位

1

武高明

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二级)

大学本科

2

陈永志

内蒙古博物院名誉院长,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学历、博士

3

孙满利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学历、博士

4

康建国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生学历、博士

5

张文平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二级)

研究生学历、博士

6

董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博士

7

翟禹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研究生学历、博士

8

崔明德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主任

民族学博士,韩国法学名誉博士

9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学本科

10

李大龙

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编审,博士生导师

博士

 

呼和浩特博物院高水平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介绍

1.孙满利,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满利同志任教以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基础》《土遗址保护技术》《石窟保护技术》《土遗址保护专题》《文物保护实践》等多门课程。孙满利教授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独立完成了土遗址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创建多处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建设了独具特色的系列人才培养支撑平台,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先后主持、参加了《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汉阳陵外藏坑保存状态预测研究《土遗址冻融破坏机理与监测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家文物局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和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土遗址保护工程勘察规范》的编制工作;出版专著《土遗址保护初论》等遗址保护相关的专著3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studies in conservation》《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敦煌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引文数据库收录十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多项。此外,负责(参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汉长安城、苏巴什佛寺遗址、陕北明长城、元上都遗址等20多项大型土遗址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并多次荣获全国十佳优秀方案、全国十大文物保护工程奖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崔明德,男,1959年9月生,山东莱西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学士、硕士,民族学博士,韩国法学名誉博士,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被国外多所大学聘为海外学术委员、客座教授。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现为山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山东省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2008年、2011年入选第二、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崔明德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中国文化史、民族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建立的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山东省民族研究中心、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部沿海地区民族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关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在烟台大学创建的民族学科,填补了山东省学科空白。多年来,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北京大学学报》《中国边政》等报刊转载、复印、摘登及引用。在海峡两岸出版学术专著14部,其中《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入选“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十大优秀成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13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4项,其中重大成果奖1项、一等奖6项。自1998年至2015年连续获得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985年,对少数民族历史人物评价提出了新的标准。1987年,提出“民族关系思想”概念,目前学术界大都采用这一概念。1995年,提出民族关系主流中的“谋求和好”说。2001年,提出了“科研育人”新的育人方式。2003年,提出“和亲文化”概念。2005年,提出“青藏高原丝绸之路”概念。

在和亲研究方面,编写的《汉唐和亲研究》得到陈连开教授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汉唐和亲史稿》基本恢复了汉唐时期的和亲全貌。2005年《中国古代和亲史》出版后,乔幼梅、孟祥才、祁庆富、王希恩及台湾刘学铫等教授在《光明日报》《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边政》等报刊发表文章,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十大优秀成果,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呼和浩特市根据该书和《中国古代和亲史》建起了共有7个展区、展览面积3000平米的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2007年出版的《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2010年出版的《隋唐民族关系思想史》两部专著,为断代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范式。

3.李大龙,男,1964年5月生,河北省沧州人,历史学博士。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编审(专业二级),《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获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物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辽金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

自1986年至今,先后参与《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边疆学》的编辑工作,编辑之余也从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史、疆域理论问题,侧重于疆域理论、汉唐边疆史、边疆管理机构、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及高句丽历史等,在疆域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且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出版《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游牧行国制度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汉代中国边疆史》《唐代边疆史》《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都护府制度研究》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一百三十余篇。

4.董杰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全国青年拔尖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雄鹰计划三级岗研究员。曾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五四奖章、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才俊奖等奖项



呼和浩特博物馆

0471-359254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44号

昭君博物院

0471-5150061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209国道

将军衙署博物馆

0471-690126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31号

公主府博物馆

0471-652743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

五塔寺博物馆

0471-597264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

丰州故城博物馆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河西路与林路交叉路口往西约100米

蒙ICP备2021000119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100号        网站建设   网站地图

呼和浩特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 |  呼市博物馆 | 呼和浩特公主府 | 清·和硕 恪靖公主府

网站访问量 7038575
收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