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赴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进行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工作

发布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1274

2023年11月20日,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到达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开展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本次修复工作内容包括:拍照、记录壁画现状、绘制病害图、减薄地仗、画面除尘、拼对、加固、封护、制作新地仗、更换失效支撑体、画面修补等。

1.png

内蒙古东部区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址和墓葬等各类重要遗存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契丹人自建立辽政权始兴墓葬,葬制独特,且注重墓室建造装璜,多壁画墓。迄今发现的辽壁画墓已有100余座,主要集中在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和敖汉旗一带。本次修复的馆藏壁画为20世纪90年代揭取入藏,分别取自砖室墓的墓道、天井、甬道、及墓室内的墙壁上,制作工艺为砖墙表面施泥质地仗,地仗表面施薄厚不等的白粉层,表面施彩绘。绘画内容及风格具有鲜明的契丹民族特色,是研究辽代墓葬壁画艺术的重要实物依据。从壁画的内容来看,这些壁画蕴含的历史信息尤为丰富,包含了出行、仪仗、饮宴、狩猎、音乐、花鸟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根据中原习俗所绘的花鸟湖石屏风画,也有富含契丹文化特色的鞍马画,画中既有戴幞头的汉人,也有髡发的契丹人,还有各种北方少数民族独有的风俗和器物,也是一部丰富的辽代生活史。这些壁画的内容亦常被研究契丹民族史和一般历史学者引为资料,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艺术风格和图像学特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3.png

这批壁画在揭取时采用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流行的技术,分别采用了石膏和不饱和聚合树脂玻璃纤维布两种材料作为支撑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和老化,对文物本体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影响。而揭取时大部分壁画表面曾使用三甲树脂作为固色剂,目前也已造成许多画作表面明显变色,使画面清晰度降低,色彩失真,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受到了破坏。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害险情严重,亟须进行抢救性保护。

接下来,修复人员将采取如下修复工艺及步骤:拆除壁画外框;切除失效支撑体;制作新地仗;制作新支撑体;翻转壁画;画面修补;美学修复;颜料层的封护等。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赵建华...

下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调研组...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