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博物院2023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2148

呼和浩特博物院2023年度报告


呼和浩特博物院是一座地志性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全市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北疆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2023 年 2 月开始,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和(原)呼和浩特博物院重新组建为呼和浩特博物院,并实行“总分馆”制。呼和浩特博物院下辖呼和浩特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公主府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 6 个市属博物馆,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新格局。呼和浩特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提升首府文化能级,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落实包钢书记调研我市文博工作的具体要求:“要把文博场馆用起来,让文物走出库房,生动展现历史文化,讲好城市故事,使博物馆成为感知和了解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指示精神,统筹文博资源,用好馆藏文物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文博工作全过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深化文旅融合,把文博场馆用起来,让文物活起来;加强馆际交流,深化与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场馆的密切合作,更好展示首府城市文化内涵。全力推进国家一级博物馆申报建设工作,助力打造彰显时代风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

一、免费开放服务

呼和浩特博物院全院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单日最高参观人数由1.5万人次上升到3万人次,境外观众1731人次,未成年观众41.8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18场次,参加活动8万多人次,志愿者累计服务16046小时,开展博物馆之友主题活动5场,参与人数200余人。

旅游旺季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调整开放时间延时闭馆至晚上十点9月起推出错峰闭馆模式,让游客周一有博物馆可游,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经过精心筹划组织,总院及分馆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充分发挥文博场馆的社会教育及宣传阵地功能,以互动体验赋能传统文化,以沉浸式体验及夜展表演等活动传递文化内涵,结合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内涵多样的公众活动,八天呼和浩特博物院及分馆推出特色展览,开展35项活动,接待游客121293人次。其中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三馆共接待夜游博物馆观众4880人次。

二、陈列展览

(一)基本陈列提升

1.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呼和浩特博物馆利用院藏精品文物48000多件套提升改造了三个展厅的展览内容,在5·18博物馆日之际举办《文明足迹——呼和浩特历史文物专题展》,展示呼和浩特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通史内容,通过讲好文物故事,充分展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为建设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发挥文物的独特作用。 

8581321455801f2cdcee65842d3d0c8.jpg

《文明足迹——呼和浩特历史文物专题展》展厅内景

2.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丰州故城博物馆于2月进入展陈设计阶段,历时8个月的时间,于9月29日《融合异彩——丰州城历史文化展》对外开放。展陈以宋辽金元时期的丰州城为主线,从浩繁的历史档案和丰富的考古资料中整理梳理出图文资料及文物标本。整个展馆面积达530多平方米,分为《千年白塔 梦回丰州》《辽风契丹 边师天德》《金源女真 商榷重镇》《丝路汇通 人文丰州》《元以后的丰州》五个展厅。全面展示了宋辽金元时期“丰州城”的历史文化及当时丰州滩的繁盛景象,展现了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文化,阐述北疆地区多元一体文化形成脉络。

 图片3.png

《融合溢彩——丰州城历史文化展》展厅内景 

3.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将军衙署博物馆于5月18日,“衙署春秋——清代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历史变迁”成功开展。

图片4.png

《衙署春秋——清代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历史变迁》展厅内景

4.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将军衙署博物馆于9月29日,“兰台拾珍”——清代绥远城档案文献集萃特色文物展对外开放,为游客朋友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盛宴。

图片5.png

《兰台拾珍——清代绥远城档案文献集粹》展厅内景

(二)临时展览有序推出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秉承“立北疆 向全国”的办展理念,举办高质量、高品质的临时展览10个。

1.呼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呼和浩特博物院承办的《塞上风光无限好——走西口历史文化陈列》于6月18日在将军衙署博物馆隆重开展。展览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对我们利用文物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文物资源交流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6.png

走西口历史文化陈列展

2.“青城墨语”拓片展》,院藏拓片在公主府博物馆首次展出,形成碑廊与展厅的连接,让参观者了解文字里的青城故事。拓片内容涵盖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呼和浩特极具代表性的宗庙、书院,街巷、墓志等,为研究呼和浩特地区相关历史提供了重要文字记载。

3.五塔寺博物馆推出《“慧彩宝藏”院藏壁画艺术展》,首次展出了呼和浩特博物院藏大召壁画,壁画原绘制于呼和浩特市大召经堂东壁,为明代作品,长2.1米,宽2米。五塔寺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呼和浩特召庙文化特色博物馆,借由此次展览让参观者饱览珍贵壁画艺术,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呼和浩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文化。

图片7.png

“慧彩宝藏”院藏壁画艺术展 

4.《熠熠朝辉——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银器展》是从故宫博物院引进的临时展览,展期为2023年5月18日——11月18日。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垂范庙堂:礼器仪物”“琳琅多彩:首饰妆佩”“奢华精丽:日用陈设”以及“庄严宝相:造像法器”,展出的108件金银器为乾隆至宣统不同时期的制作,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品一睹皇室生活的豪华奢丽,探究清代的典章制度与宫廷文化。

 图片8.png

熠熠朝辉——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银器展

5.《杨鲁安藏品展》从院藏杨鲁安先生藏品中遴选铜镜、钱币、陶瓷、碑帖以及杨鲁安先生作品、当代印章计263件。展览于2023年10月1日在呼和浩特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集中体现了杨先生收藏范围之广、品质之精,通过展览可以体察古今器物之真、工艺之善、文字之美,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多样性。

 图片9.png

杨鲁安藏品展

6.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昭君博物院举办《青冢藏墨展》,展览集中展示近年来知名书画家创作的昭君主题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观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体会昭君文化的内涵,这对昭君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昭君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有利于增强观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图片10.png

青冢藏墨展 

7.《匈奴与中原数字展》在昭君博物院举办,展览以“融•合”为核心,以春秋战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段为落点,以“多元与包容”为阐释重点,以宏大的文化视角表达波澜壮阔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从而表现出以匈奴为代表的草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平等共生的处世之道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图片11.png

匈奴与中原数字展

8.《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互动体验展》在昭君博物院举办,展览以科技为依托,重点对院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全方位体验文物里蕴藏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这种互动体验展凭借新奇的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强昭君博物院的影响力。在观展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社会凝聚力。

图片12.png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互动体验展

9.参与举办《长城与文化自信——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专题展》,展览旨在透过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发现的历史、民族文化遗存,展示千百年来长城的功能及其演变历程,揭示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面貌与传承变化,诠释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10.参与举办《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此展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通过展览,在新时代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形成的历史进程。

三、藏品管理

(一)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1.2023年藏品管理工作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细化、修改和完善,健全制度流程体系,严格落实制度要求,力求将各项工作全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范畴,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全年对六项工作制度进行两次修改和完善。

2.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各项常态化工作的开展,做好日常文物保管工作。完成总院及分馆和馆际交流合作展览前期的文物筛选、查找、列表、清点、包装、装箱,后期文物退库等相关工作及手续的办理。完成部分状态稳定的馆藏文物进行检查、整理、除尘等养护工作。

3.院藏文物整合管理 工作,在市文旅广电局领导的指示下,对一万多件院藏文物进行三次大规模搬运整合。完成文物库房内的部分瓷器进行清点、包装,搬迁至地下文物库房,分类存放、集中管理,合理优化院藏文物保管空间。

4.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一是完成统计馆藏文物上报一普平台的文物等级、类别数量等信息,着手编辑珍贵文物图录。二是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的修改及申报等相关工作。三是开展馆藏文物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四是完成官网藏品数据公开的相关事宜,具体涉及约16000件文物的图片选取和重命名。

(二)文物征集相关工作

1.征集文物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及流程圆满完成2023年度文物征集工作的全部任务,包括编写文物征集工作方案,编写和发布文物征集公告,对文物藏品进行初步筛选等;召开文物征集鉴定工作协调会;组织专家召开2023年度文物征集专家鉴定会,对拟征集文物进行鉴定,最终确定征集文物并履行藏品入库手续。

图片13.png

文物征集专家鉴定会

2.根据上级相关单位的要求,完成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罚没物品移交相关手续的履行及藏品的清点、登记、接收等工作,组织专家对移交我院的罚没不能流通物品进行鉴定,并办理入库手续。

3.依照相关制度规定,按照合法流程接收市民捐赠石碑、档案文书和现代居民生活老物件等,规范办理相关手续。

(三)公益性鉴定活动

制订《呼和浩特博物院开展公益性鉴定活动》具体方案,并发布公告5.18国际博物馆日和9月6日组织两场公益性鉴定活动公益性鉴定活动为观众提供了免费鉴定服务,同时提升呼和浩特博物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14.png

公益性鉴定活动

四、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一)壁画保护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壁画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全面摸清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壁画文物资源状况,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托,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壁画保护现状调查报告》出版。

2023年敖汉博物馆馆藏壁画修复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工作内容包括切除背部环氧树脂、揭取封护层、清洗画面、清洗表面三甲树脂、修复材料实验、加固画面、制作新地仗层和支撑体等。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将继续依据文物保护修复“最小干预”的原则,采用原工艺、原材料进行保护修复。 

图片15.png

赴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进行馆藏壁画保护修复

(二)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及勘探

1.考古部共配合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文物调查及勘探121次,如《呼蓄二期项目库址避让敏感因素后优化设计方案的考古调查》项目、《和林格尔县国天裕风新能源有限公司2.8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35kV工程涉及明长城遗址的文物调查》项目、《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建设云谷43路道路及附属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建设云谷横10路道路及附属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拟建呼和浩特新机场供水、供气、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选址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新建内蒙古绿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林格尔县绿洁30MW分散式风电项目选址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内蒙古粤风新能源有限公司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废矿山综合治理及未利用地生态修复300MW光伏公园项目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和平路南一路(满洲里路—东二环)项目建设用地预选址范围内的考古调查》项目等。对每个项目均做到实地详查、采集文物标本、做文字和图像记录,及时出具调查审核意见。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局部考古勘探,上半年通过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新发现遗址点10多处。

图片16.png

金河镇毫沁营村补充耕地储备库项目调查

2.万里茶道内蒙古中段考古调查,内蒙古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通道,是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顺利开展,2023年5月11日开始,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托与呼和浩特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了万里茶道内蒙古中段联合调查队对万里茶道内蒙古中段做了考古调查。本次考古调查是在以往的调查成果基础之上对内蒙古中段的商道、商号遗址、店铺等茶道有关的遗迹进行的详细考古调查,做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联合调查队已对杀虎口至归化城的一条官道、两条商道进行了踏查,补充了驿路官道上的3座铺墩,即东二铺铺墩、南园子铺墩、恼木气太铺墩。同时,新发现石刻一通,驿站一处,永兴店镇商号院落一处、石桥一座及古道遗迹等。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区)调查发现茶道有关的石碑10多通、7处文物保护单位。在托克托县水陆码头河口镇调查发现了商号门额牌、古井等遗迹。 

图片17.png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补充性调查---小石站沟石桥调查

(三)“四有”业务工作

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业务骨干就文物保护、交流互鉴、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和研究,并重点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四有”档案的建立进行了交流指导。对多松年烈士纪念馆的四有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类,并成功实现了交接。为公主府和将军衙署的“四有”档案整理提供了指导,帮助其完成了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确保了这些重要历史档案的安全和有效管理。开展土左旗、武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指导帮扶工作。

图片18.png

开展武川县“四有”档案帮扶指导

、科研活动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及分馆相关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编撰了文博、古建、历史类图书4本,如《内蒙古大召寺乃春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报告》《元代社会日常生活》《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壁画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昭君博物院2022》。

呼和浩特博物院及分馆业务研究人员在学术刊物、报纸上公开发表论文约45余种(篇),博物馆学、民族关系史、北疆文化、昭君文化、和亲文化、衙署文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方向均取得研究成果。《文化线路遗产视域下昭君出塞和亲文化线路研究》一文入选“湖北·兴山2023昭君文化国际论坛”《长江论丛》第三辑(昭君文化研究专集);《北疆文化视域下王昭君墓文化现象研究》,收录于《北疆文化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内蒙古多伦县山西会馆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匈奴历史博物馆:集文物之精粹,讲述匈奴与中原交融之魅力》《蒙古国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温都尔乌兰M1的发掘等基本形成了考古发掘报告、文保工程报告、学术专著、学术论文以及部门年鉴在内的宣传出版体系。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派员参加各项会议交流10余次。参与“湖北·兴山2023昭君文化国际论坛”“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年会”“两个打造学术研讨会”“北疆文化研讨会”等行业组织举办的会议交流。同时申请加入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文化研究会,并依托中国博物馆协会有效开展学术研究及交流合作等工作。

图片19.png

2023昭君文化国际论坛

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昭君博物院于9月13日,承办“2023年昭君文化研讨会”,共有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文旅企业的1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学术研讨会,是昭君出塞、昭君文化前沿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展现,体现了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推动昭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

图片20.png

2023年昭君文化研讨会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为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新成立了非建制机构科研与信息交流中心,并出台了《学术著作出版经费资助办法》和《科研与信息交流中心管理办法》。这些措施对于博物馆学术氛围的养成都很有帮助。

六、社会教育工作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各场馆陆续开展了特色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古风穿越聚衙署 文明春游赏丁香”、迎六一“让博物馆成为你的游乐场——彩绘生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浓情六月天 父爱如衫”父亲节主题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布贴画活动、“端午游园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传承军魂 筑梦少年”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烈士纪念日活动、“诗以传情 共话中秋”中秋节活动和国庆节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新颖,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

图片21.png

古风穿越聚衙署 文明春游赏丁香

二是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千年文脉我代言”——“小小讲解员”系列活动为期两个月,为孩子们提供系统课程和培训,结合实地讲解教学,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开展《行走的博物馆》馆校合作活动,走进苏虎街实验小学和府红小学;三是走出馆舍,参加市委统战部组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走进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拍摄制作《读青城·赏文物》视频共6期,介绍馆藏精品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如“云游博物馆”、“文博微课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组织线下活动,如“了不起的公主”系列主题活动,同时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国庆节等国家重大纪念日,精心设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专题活动。

图片22.png

 “了不起的公主”研学活动

三是推进研学课程开发。研究新课程,学习、研究了一些反映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新课程,公主府博物馆推出如“古代纹饰鉴赏”、“传统古建艺术”等;优化原有课程,如“文物背后的故事”课程增加了互动环节,强化了历史文化体验。

图片23.png

行走的博物馆之博物课堂

四是创新博物馆开放服务,举办了夜游博物馆活动,在夜间开放的同时,还举办了小型的文艺演出。中秋国庆开展“四海欢腾庆国庆,万家团圆迎中秋”夜游演出,同时开展“万家共盛世,明月话团圆”诗词灯谜会、传统游戏等,通过沉浸式穿越,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五是讲解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公开招聘15名讲解员,并进行为期三天半的讲解员培训,通过培训上岗,有效充实各馆讲解员队伍。成功举办首届“昭君杯”和亲之路沿线讲解员大赛,以赛代训进一步提升了讲解员素质。

六是宣传工作创新开展取得新成效,完善提升呼和浩特博物院媒体矩阵总院及分馆7个公众号,3个抖音官方号,1个微博号,3个官网,权限推送视频文案发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文创产品开发及景区文创空间试运行

一是打破常规,破除公益一类博物馆限制经营模式,尝试引进文创销售企业先后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公主府试行文创空间;

二是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文创产品初步发展,提取各场馆建筑形象及馆藏精品文物文化元素,设计推出文创书签、文创帆布包、文创冰箱贴、文创雪糕、文创矿泉水及沙棘汁,文创书签作为明星产品在集章打卡活动中颇受观众欢迎;

三是创意呼和浩特博物院logo形象并进行商标注册。

图片25.png


图片24.png

八、安全工作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安全、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红线意识,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参观游览环境。  

(一)工作机制

呼和浩特博物院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保卫工作原则,完善安全保卫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探索制定安全保卫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呼和浩特博物院积极落实以院长为直接责任人,各馆馆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卫领导责任制,确保了各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人员配备

呼和浩特博物院设置有安全保卫部,设安全保卫部主任副主任各1名,负责统筹全院及各分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总院下辖各分馆及文物库房均设立了保卫科,各配备保卫科长1人,总院及分馆人员共配备安保人员54人。

在维持博物馆安全保卫人员数量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协助下及时调整增加和完善部分在岗人员的配置,并及时完成了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三)重视人防技防相结合

在安全保卫工作中,人防是防范措施的根本保证为更好的保障馆藏文物安全和观展人员的安全,呼和浩特博物院要求全院职工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明确责任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到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用高科技来保障博物馆的安全已经相当普遍。目前,呼和浩特博物院已经在各馆内安装有安防监控摄像红外入侵报警、周界震动探测防盗报警安保技术设备,充分利用先进的技防设施,让高科技成为保护文物的锐利眼睛和安全屏障。

(四)加强安全宣传

呼和浩特博物院为增强职工及参观群众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不定期向参观游客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定期组织馆内工作人员观看火灾警示宣传片,邀请公安部门及消防部门到各馆开展安防消防主题宣讲活动,旨为博物馆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五)安全排查情况

安全保卫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警钟长鸣,防患未然”的原则,严格按照自治区文物局、市文旅广电局的相关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工作,确保各馆文物安全无事故。呼和浩特博物院要求各馆对展厅、文物本体、设备机房、监控室等重要部位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自查,同时对关键部位进行了重点布控,做到专人负责、落实到位、不留死角,排除盲点。确保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将问题及时解决于萌芽状态。组织完成了各场馆消防设施维修更换、建筑消防设施检测。

(六)安全演练情况

呼和浩特博物组织员工开展了安全保卫演练3次、消防演练21次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进行了实战摸底。消防演练后保卫部对职工进行了消防器材操作培训,叮嘱日常管护注意事项,进行消防知识讲解宣传,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图片26.png

消防演练

九、获得荣誉情况

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昭君博物院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荣获“第十届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呼和浩特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 2023年10月12日,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昭君博物院和呼和浩特博物馆被呼和浩特市团委、市少工委评为“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图片28.png


图片27.png


图片29.png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呼和浩特博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最新推荐